欢迎光临首都城市网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教培又让干了,河南高考生春节进补习班,俞敏洪这是要赢两次吗?

就在除夕节的前一天,教育部发了一个重磅管理条例,允许校外教育培训机构,以“中小学和3至6岁学龄前儿童为对象,以提高学业水平和培养兴趣特长为主要目的,有组织或系统性的教育培训活动……”



注意,条例中有“提高学业水平”这6个字,也就是允许教培机构进行文化补习,而不是只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。

有一句古话叫作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三十年河东到河西。”不过那种时间划分以三十年为单位,而我们从下达“双减”政策,到全面禁止校外文化课培训班,也就是三四年的时间吧。

不能不说,如今的节奏也真的很快,我作为一个老师看得就有点晕。

作为河南人,我感觉河南对“双减”政策落实得相当好,力度很大,尤其是河南教育厅毛杰厅长是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措施,效果也很明显。



河南省去年国庆节全省一个调,无论是初三生或者是高三生,一律放够8天假,如果提前开学,拿校长是问。

龙年春节假期,河南省又是一个硬性规定,中小学一律正月十七开学,不允许学校提前开学。

河南省一刀切取缔全省校外文化课补习班。

河南省还对滑县违规教培机构开出23万余元的罚单。滑县这个教培机构,无办学许可证,无营业执照,违规开设英语校外补习班,有关执法部门责令停止办学,退还学费79900元。处罚违法所得三倍,即罚款23万余元。

有人称这是“中国教培史第一大罚单”。



毛杰厅长理念也是非常正确的,她经常跟中学校长讲,你们能不能不要把清华北大作为评价一个学校的唯一标准?每个人都是人才,哪一天我们每个老师,每个班主任,每个校长都把每个学生当做人才的时候,这个社会才会进步。我们各个领域的人才才会脱颖而出。

如果拿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孩子,量的是挫败感,量的是应试。应试的结果大家都知道,是“求同教育”,因为我们从小就是标准答案,我们的答案与老师的越一致,我们的分数就越高。

我们培养了一批一批标准化千人一面的孩子,这就是钱学森之问: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创新人才。我想,根源就在这里。



春节后的这几天,河南因为部分高中三年级毕业班提前开学,再一次上了热搜。

奇怪的是,举报各地高中提前开学的事件此起彼伏,但是,这一次河南省作缄默状,迄今为止没有正面答复。

或许是因为教育部出台的允许教培机构重新开张的缘故。

教育部这个条例看起来有点出尔反尔,实则是顺应民意,经过了这几年的深入调查研究,是一种纠错行为。

毕竟,“一刀切”是最容易的,也是危害性最大的,一刀切不讲辩证法,比如好了,那就都好,不好,那就都是不好,这种方法不实事求是。



说到中小学生的“卷”,绝非现代教育体制下的产物,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。

古代书生勤奋学习的成语一说都有一大溜,比如囊萤映雪、悬梁刺股、韦编三绝、程门立雪、凿壁偷光、牛角挂书、昼耕夜诵、圆木警枕、冬寒抱冰、孜孜不倦等等。

古人没有公学,有钱的请私塾先生,没钱的自学,实际上都是在参加“补习班”,都是在“卷”。

如今为了减负而减负,突然要大家都停止“卷”,会欲速则不达。就像大禹治水,这个事情需要“疏”,而不是“堵”。



这几天,河南的高中毕业生窝在家里。学生急于到学校学习,家长更是急得团团转,一再问:毛厅长啊,什么时候开学啊!高考只有百十来天了,家里没有那种学习氛围,如果孩子再没有自律性,那他就在家里玩手机,打游戏,看着都难受!

春节,我回到了豫西南老家,饭桌上几个上中学的晚辈们一个都没有到,问起来一个去补习了,一个上网课,还有一个在家里不愿意来。

很多学生,正月初三就开始上补习班了。



家长们的逻辑是,孩子多学点知识总比少学要强,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,成功的条件不是“你学的好”,而是“你学的比别人要好”,河南高考生,如果多考1分,能超过一个足球场那么多的学生,如果选择躺平,那是害了孩子。

教育部也看到了这个现实,所以及时纠偏,逐步引导,循序渐进向素质教育方向迈进。

这次河南有点尴尬,而教培大佬俞敏洪肯定心里也是五味杂陈。

不知道俞敏洪看到这个文件,是该哭呢,还是该笑呢?

2021年,俞敏洪率先响应国家政策,解散了教师队伍,赠送桌椅,大有彻底告别教培的态势。



俞敏洪脑子活,不让干教培,他做起了直播带货,成就了一个大网红董宇辉。如今正当直播带货搞得风生水起,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,突然又让他干教培了,他会不会重操旧业呢?

毕竟做教培是俞敏洪的拿手好戏,我大概率猜想他肯定还要做,同时直播带货也不会放弃,俞敏洪赶上好时候了,这两个风口都让他赶上了,他这是要赢两次吗?

你对这件事怎么看呢?请在评论区里留言,谢谢朋友们一直的支持关注,谢谢大家!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首都城市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5 by 首都城市网 sd.newsfc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