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首都城市网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

衡水饶阳县多举措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

近年来,衡水饶阳县将非遗保护传承作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,坚持“保护为主、传承发展”的方针,让非遗产品焕发生机。 

深入开展普查,摸清非遗家底。该县制定了《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实施方案》和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》,按照“不漏线索、不漏村户、不漏种类”的工作要求,组织普查工作人员50多人,深入全县农村社区,问情况、挖线索、搞调查,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100多项,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重新进行走访调查,完整记录技艺技能和人文背景,通过实地调查、文献查阅、录音录像、专题拍摄等多种方法,确保了调查资料来源清楚、内容真实可靠、数据可查可信,进一步摸清了底数,为非遗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。 

依据不同特点,进行分类施策。根据实际情况,该县将全县所有非遗项目划分为濒危项目、重点项目、一般项目三类,并针对每类项目的不同特点,制定相应的保护、传承措施。他们对“官佐笛子调”等濒危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,对“内画、骨雕、刻铜技艺、金丝杂面、戳脚武术”等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打造,对民间文学、民间舞蹈等一般项目,进行发掘整理,并投入资金150万元,建立了刻铜艺术展厅、饶邑古城非遗展厅、骨雕工作室等非遗工坊,对非遗项目进行保护传承。 

加强宣传推介,扩大非遗影响。该县积极与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社、中新社等重点媒体对接,不断加大金丝杂面、刻铜、骨雕、虎头鞋、笛子调、景泰蓝等非遗项目的宣传报道力度,并积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“非遗日、民俗节、文博会”等活动,让饶阳非遗项目走向全国。其中,饶阳刻铜代表中国参加了在韩国平昌举办的“中国嘉年华”活动,进一步扩大了饶阳县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 

开展各类活动,提升传承范围。该县利用每年的“文化遗产日”“饶阳县民俗文化节”以及国庆、春节、元宵等时间节点,举办非遗展演展示,让广大群众充分接触、了解、参与非遗活动。与县教育部门合作,开展“非遗进校园”活动,在第一实验小学、弘毅学校等学校开设了非遗课程,参与学生达8000多人。同时,注重发现培养民间艺人,先后举办非遗培训班10期,培养基层文化骨干和非遗传承人200多人,为非遗传承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。 

非遗传承助推了经济发展,一些非遗产品成为人们购买收藏的珍品。今年以来,饶阳金丝杂面、骨雕、内画鼻烟壶、景泰蓝等非遗产品卖出13000多件,虎头鞋卖出11000多双,经济效益达1.2亿元。(刘学良 李彦芬) 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首都城市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阿里云服务器
Copyright 2003-2025 by 首都城市网 sd.newsfc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关注我们: